你還在糾結「小程序」跟不跟?怎么跟呢?
互聯網已經進到了「會員時間搶占戰」的時代,在這樣的一種大環境下,任何能節約會員時間的事物,從深遠來說會越來越有價值。而用小程序開發被寄期望于連接everything,節省每1個人的時間,以至節省整個社會的時間。
一、小程序的希望與價值
張小龍在2016年年末拋出了“小程序”這個新物種,1個定位「用完即走」的新物種,引起了劇烈的反響。后續經歷了摸索期的唱衰聲后,2018年它真正爆發了,這背后經歷了什么?
我們先來看下小程序僅有的2次數據披露:初次是2018.1.15,恰逢小程序一周年,當時是58W個小程序、100W開發人員,2300個第三方平臺。
能夠看見,這半年幾乎約等于17年一整年的發展,各方都在加速進場。微信在小程序的摸索期始終圍繞著“查找會員場景”在做,喚起小程序的入口不斷增多,尤其在2017年的10月之前節奏更快。此外,其中標紅的三點改動更為確定了「小程序」不是替代「公眾號」,而是密切聯系的作用,是對公眾號的價值擴展,起到了與會員再進一步的「連接」作用。
甚至2018.6.20的公眾號消息改為信息流,能夠看成是公眾號真正站到幕后的代表性之舉,到此「內容」之外的場景全是小程序的主陣地。
用「三級火箭論」回頭去看,微信用不收費的通訊工具,培育起了9E的需要側會員,完結了「第一級火箭」的搭建。用不收費的公眾號培育起了2000W的供應側商家和自媒體等,積淀了會員的商業場景,完結了「第二級火箭」的構造。
目前的小程序越來越像是為了完結整個微信生態的商業閉環而生的「第三級火箭」,在這前2級火箭的龐大勢能下,這閉環假如形成,騰訊可真的是“壟斷”了。
供需兩側的2個大池中間的通道假如被小程序連通,形成閉環,能產生的結果是充滿想象空間的。因為這不是簡單的相加,它會產生新的化學反應,新的價值。
題外話,小程序的出現讓微信體系內的電商產業再進一步的侵占據阿里的地盤,阿里也在17年7月發布了支付寶小程序作為防守,并且做了個1688的微信小程序“體驗一把”。阿里的電商雖是巨無霸,但實質還只是個「入口」,入口對會員來說是需求有意去查找的,不像微信的「連接」作用那么自然。
因為連接能使擁有處全是小入口,讓統一的大入口沒有存在的價值,反之則不能。假如大大小小的中小商家包括線下實體店在微信的連接和“彈藥(技術賦能)”支持下與阿里開戰,有沒有一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既視感,阿里有多大勝算?
有個數據能夠知曉以下: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網絡零售成交額71751億,占據總的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9.6%。能夠推算出,2017年線下零售額滿足將近30萬億,而2017年阿里的GMV是2萬億左右。
在這樣的一種大環境下,任何能節約會員時間的事物,從深遠來說會越來越有價值。
線上:無需下載即可采取,授權即注冊。大大減少了上手體驗的時間成本。
線下:實體店線上化,實物數據化,服務自助化。例如:以前提供一項服務,需求人去做,目前1個小程序碼就等于一項服務,1個小店的整體價值由數個小程序碼共同組成,大大優化了線下實體店的運轉效率和會員花費的時間成本。
歸納一句:用小程序被寄期望于連接everything,節省每1個人的時間,以至節省整個社會的時間。
下一條: 小程序不斷更新迭代,這些功能有沒有吸引到你?